实习网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实习网动态
全部 39 实习网动态 38 行业动态 1

东元书苑闲谈之七 “人机互联”-“万物互联”-“天地互联”-“星脑互联”

时间:2024-03-06   访问量:27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互联网从军事、科研、教育而转入商用、民用,并大规模、迅速地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地应用。中国是1994年4 月20日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在当时,是第77个接入国。从这个时候开始,全世界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也即是真正地进入到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交互连接、互联互通”,也就成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突出的特征。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它在技术上源自于两个方面的不断创新和结合,一个方面是通信技术,另一个方面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的应用对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出极为重要、关健的作用。纯技术的演进过程这里就无须多说了,我以一些比较熟悉的相关的应用性的故事来说说通讯技术的演进。

 

1947-1956年,是中国的黄金十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出了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一个技术因素,是对在当时很先进的无线电报与电话等通信技术的有效运用。

 

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曾主演过一部名为《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电影,生动地表现了运用这个技术因素的故事。类似的故事有好多好多,他们反映的就是对当年的先进的通信技术的广泛而深度的运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大决战》电影,开篇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决战双方的统帅部与各级指挥部,所拍发的电码讯号错综交汇织成一面无形的网,从大气层上覆盖下来,于是,便注定了中国的山川将怎样排列,流云又当如何变幻。”这是用文学语言对运用这一技术因素的生动描述。从一定意义上讲,无线电报与电话等先进通信技术,在中国共产党人获得巨大的成功与辉煌之中,起到了很关健性的作用。

 

1957-1978年,中国的历史上发生了几十场政治运动,发动了亿万民众参与,最大的政治运动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些政治运动那真的是波澜壮阔。而在这二十多年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毛主席的权威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了继续地运用在当时很先进的无线电报与电话等通信技术的之外,再有一个很特别的技术因素是广播电台、有线广播和大喇叭的普及运用。

 

有一个俗语,是这么说的:“一个雷天下响”。而有线广播和大喇叭的功效,要比天上打雷大得多了。那才真的叫“大喇叭一响,全中国人是闻声而动”。这是毛主席当年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因素。毛主席对广大民众的动员、组织和传导他的决策,往往就是通过广播电台、有线广播和大喇叭直接及时地传达到最基层的群众那里,效果奇特的好。记得1976年9月9日下午3点钟正,全国的收音机和大喇叭中播报了一个令人震惊与悲痛的讣告:全中国人民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经无线电波+有线广播大喇叭,瞬间,全国十亿人同时得知了这个信息。在那个年代,一条信息,让10亿人同时听到,这不能不说也是个奇迹。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电视的通信传播方式时代了,随即同时电话与电视进行城乡家庭,很快就普及了。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自此,每年一届,成了全国人“年夜大餐”,每年的除夕夜,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的人数有多少,最少也要有5亿人。

 

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进入我们现如今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时代了。

 

在这里,我简略地描述了一个很有趣的发展轨迹:从1946-1956时期的无线电报与电话的通信技术的运用,到1957-1976时期的有线广播大喇叭的通信技术的普及,再到1980-1990时期电话、电视传播方式的普及,再到1994-2000时期的互联网的普及、再到2007 年前后智能化手机、移动互联网交互式通信的普及,一条通信技术进步的轨迹,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一步一步地将我们的社会引入到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历史的发展,同样也产生出极为重要、关健的作用。

 

计算机大约是在上世纪40年代时发明创造出来的,经过大半个世纪的不断创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产业,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一个庞大的行业、产业。计算机硬件包括超大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工作站型、服务器,终端系统(桌面微机、手提电脑、手机),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单台计算机,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可以独立承担相应的工作、承当相关的业务。若干台计算机,也可以组合成一个更复杂的工作环境,承担更复杂的工作、复杂的业务。

 

用若干台计算机组合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就需要组成一个网络,通过系统集成的技术方式,让若干台计算机连接成一个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

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网络,称之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连接不同地区局域网或城域网计算机通信的远程网,称之为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又称外网、公网;而互联网(Intenet)又称国际网络,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

 

从局域网的出现到互联网(Intenet)的成熟,大约经过了约二十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出了巨大的推动、催化、直至根本性的改变。

 

有了计算机技术,战后的原子能的应用大大加速,阿波罗计划得以实施;

 

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与网络通讯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科研的效率大大提高;

 

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许多的重要部门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管理水平和效率大提高;

 

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政府、企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最经典的是ERP、OA等系统的普及应用;

 

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有了上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

 

有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就有了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和之后的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先已有的电话、电报、电视的通信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简单直观地讲,它们经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后,融为一体了,形成了一个以数字化为核心技术的整体性、协同化的通信、连接、传播方式。集中地表现在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上,现在的一部手机,是集电话、电报、电视、计算机功能于一身的通信工具,它的背后是一般意义上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两大技术集群在提供着支撑,同时又是两大技术集群的高度融合。我们从2G-3G-4G-5G技术进步的路径和即将要实现的6G的技术目标,可以感知到两大技术集群协同集成为一个互联网化的强大的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恰如华为手机在开机时所告知用户的一句话所说:“这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个互联网系统”。

 

自1994始,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悄悄地成长着一支新兴的力量,这就是世界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所带的机遇。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已历时近30年了。其实中国在上世纪80年时,计算机产业就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形成很好的基础。当时在国内未被重视,国产的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不快。当90年代中期“互联网(因特网)”兴起时,刚好国内的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国际上这个产业的各个巨头(如IBM、微软等等)包括资本大举涌入进来,国内的一些方面积极地同这一趋势对接,如电信部门、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反应,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应用领域的投入与尝试等,如此等等,很有深度也很有力度地推动了中国整个信息产业、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产业、信息化产业、互联网产业、通信产业(现在已是无法细分、捆在一起了),既是一个纵向的完整的产业链,更是一个横向的、广泛的、无所不及的服务链。作为一个纵向的完整的制造性的产业链,它在这二十几年是持续地高速度地发展;它所延伸出来的服务业如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交互式通讯等更是持续地飞速地发展;而计算机产业、信息化产业、互联网产业、通信产业在各行各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所产生的增值,那恐怕更是巨大的。计算机产业、信息化产业、互联网产业、通信产业在中国GDP的总量中占有多大的份额?据官方披露的,到2022年,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40% 。这个“数字经济”在当下而言,应当是计算机产业、信息化产业、互联网产业、通信产业的总和。这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已是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了。到了将来的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全部的经济,都将被称之为“数字化经济”,亦可以称之为“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

 

经济发展的奇迹、信息化发展的奇迹是客观的,中国人有理由振奋: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很厚实的基础。最最令人感到兴奋的是,中国的信息化,中国的信息化产业,从基础建设到各领域的应用,几乎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处于国际最先进的行列,这更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赋予时代特质的信息化基础,将中国推进到信息化的时代。

 

一般意义上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两大技术集群,全面地构建了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应用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互联网化的大平台。这个信息化、互联网化大平台的一个潜在的特质,就是共享(数据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而这个“共享”,是建筑在信息化、互联网化大平台的另一个特质的基础之上的,那就是“网”的特性:那就是交互连接、互联互通

 

从互联网出现的第一天开始,“交互连接、互联互通”的运行方式也就展开了它的演化过程,它已经经历了“人机互联”的阶段,正在进入“万物互联”的阶段,不久的将来,必然地要先后进入“天地互联”“星脑互联”的阶段

 

以中国为例,1994——2020,应当算是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初级阶段人机互联”的阶段

 

1994始,中国抓住了世界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所带来的机遇,力量集聚了,而且发展得很快。虽然在2000年发生了一次互联网、电子商务泡沫席卷中国,但是,有一大批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成活、成长了起来,互联网经济发展了起来。中国度过了为时5 年的互联网经济的预热期。

 

随后的2000——2020的二十年,互联网经济发出了蓬勃之力,以服务业为主战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热闹非凡。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以神速、神奇而让人眼花瞭乱、惊诧不已。人们怎么地也不曾料到,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出现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其间的、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成就,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图景。但主要表现在服务业领域: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网上金融等等,还包括电子政务,林林总总,涉及到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网络平台到云平台。就是在这二十几年中(包括前面五年的预热期),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时期,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虽然在农业、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但客观上讲,主战场在服务业。

 

1997年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上网冲浪”的行为出现了,从这个时候开始,电子邮件、QQ、短信、聊天、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网上购物、在线支付、视频电话、视频会议、抖音、直播等等、等等,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地推出了新的功能、新的玩意,人们面对这些新的功能、新的玩意,沉浸其中,乐此不

 

同时,在互联网大平台上,人们运用这些 “在线”的线上发布、在线浏览、在线查询、电子邮件、QQ、短信、聊天、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网上购物、在线支付、视频电话、视频会议、抖音、直播等等、等等的互联网上的各种各样的交互式的功能支持下,大量的人在线上创造(生产)出海量的各式各样的资讯、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在刺激和满足大众们在线上的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

 

在信息化的大平台上,每个人既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在生产时亦在消费,因为在生产在线产品时,也同时在消费线上的资讯产品;在消费时亦在生产,即便是在线上留下的是最简单的数据,也就是在生产线上产品或为线上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料。

 

人们在互联网的大平台上,无论是“生产行为”,还是“消费行为”。都是在实现着“人机互联”。

 

“人机互联”是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初级阶段。而就是这个初级阶段 “人机互联”的20 多年,就已经将这个世界完完全全地改变了,而且是颠覆性的改变、通透性的改变!

 

在中国,从2020开始,随着5G的应用,应当算是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万物互联”阶段

 

5G时代到来之后,通信技术最大的变化是从人机互联”万物互联”的转变。未来,“万物+”将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挖掘万事万物的数据价值,衍生出新的应用类型和商业模式。在鞋上装备传感器,后台经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后,能得出相关各项信息。有了这些数据,制鞋商可以完成单品生产、个性化定制,成为互联网运营商。未来,像这样的智能传感器应用将会越来越普及。“互联网+正逐渐走向万物+ ”。“万物+”是以万物有芯片、万物有传感器、万物有数据、万物有智慧、万物皆在线为基础,人、数据和设备之间自由沟通,产品、流程、服务各环节紧密相连的全球化网络。

 

在“万物互联”阶段,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的主战场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当前所兴起的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也就将成为万物互联”阶段互联网(数字化)经济的主要内容。2020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的主战场在发生转移,转移到工业领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第二产业。

 

大约四、五年前,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先生在重庆召开的一个管理学大会上,认为未来的10年、20年应该是产业互联网的10年、20

 

2020922日,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工业4.0暨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联盟成立大会”上,主办方认为,从2020开始的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工业4.0暨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战场。

 

2019年,格力电器的董明珠做直播,董明珠要做的不只是用直播的方式卖格力的产品,而是在推进格力的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化(信息化、数字化)。它预示着工业企业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的条件下,将实现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的互联网化、数字化。

 

我在解读这个事件时,曾做出如下的形象化的描述:

 

当一个“格力电器”直播电商的主播在同一名消费者进行视频对话时,这个消费者提出了定制一台个性化的“格力电饭煲”的需求,3 分钟后,也就是在这位主播同这名消费者不经意的闲聊之中,“格力电器”的设计部门已经将这台个性化的“格力电饭煲”设计了出来,并且向这名消费者展示出立体三维动态的设计的视频图像。如果消费者有改进的要求,随即反馈给设计部门,再修改设计,直到消费者满意。

 

当消费者认可后,“格力电器”系统立即给出报价与商务合同,合同并规定(告知)消费者什么时间可以在家中收到这台“格力电饭煲”,主播与消费者随即可以签署数字化销售合同。

 

随后,这位消费者得到一个查询密码,在这台“格力电饭煲”送达之前,可以查询到生产、配送这台“格力电饭煲”的所有环节的信息(包括视频)。

 

当这台“格力电饭煲”送达后,全部过程结束。

 

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说明“格力电器”从最前端的销售环节(数字化营销)到最后端的产品设计环节(数字化设计),通过数字化,全部打通了。

 

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制造业2025,智能制造,万物互联,产品溯源,以电子商务方式为导向而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虚拟产业链、全行业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还有正在起步的农业互联网等等,无不是立足于互联网的协同集成之上并受到互联网的统领、统筹、统率。

 

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首次将 “工业4.0”的操作技能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为“工业4.0” 比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德国Festo公司,在“工业4.0”操作技能比赛项目培训体系中提出了“工业4.0”的43个知识要素:包括网络物理系统、无线射频识别、近场通讯、数字产品存储、机器-机器通讯、人机交互、人机合作、协作运营、能源效率监测、移动机器人、可再生能源集成、智能或移动维护、状态检测、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二维码、仿生学、可重构工厂、批量进行插拔和生产车间工业4.0管理方式、精益管理、数字双生、数字阴影、横向和纵向一体化采光或曝光、数据安全、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实时通讯、大数据、3D打印、云计算、区块链、企业资源规划、制造执行系统、供应商关系、智能物流,客户关系、3W万维网、智能设备、智能机器、智能工厂等等。将这些知识要素集中起来一看便知,俨然是“万物互联”内含的集成。

 

更值得引起人们注重的是,Festo“工业4.0”的操作人员统称为“数字化技师”。由此可以推论,在不久的将来,“万物互联”的数字化工业制造的各个行业中,员工之间技术工种的差别有可能被填平,很可能只有一个工种:“数字化技师”,不同等级(初、中、高级)的“数字化技师”。若如此,传统的生产方式完完全全地被颠覆了,“万物互联”的高度智能化、互联网化的工业制造时代真真切切地到来了。据权威发布,抵到2022年,中国已有了8500家基本实现“万物互联”的智能化工业企业。

 

“万物互联”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将是息息相联的。

 

我们甚至来假设一个完全可能实现的场景:某一天,你下班坐上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回家。路上交通堵成了一锅粥,但你并不感到无聊,因为你可在车后座刷朋友圈。等到了家,直接下车,跟汽车说了几句话,无人驾驶汽车就切换到打车平台去接单赚钱了。进了家门,家里已经是饭香四溢。原来家政机器人,早已把晚餐做好。而支持这个过程的就是万物互联”互联网

 

预期在几年之后,有一种高度智能化的“保姆机器人”将走进家庭,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的全方位、全天侯、没有情绪波动、任劳任怨的服务,即便是孤独的老人,居家养老也毫无后顾之忧。而支持这个保姆机器人”尽心尽意地履行职责的,就是万物互联”互联网

 

带来种种变化的,除了这些年不断发展的软硬件水平,还因为大数据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分布式系统的兴起,大数据相关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智能将会越来越智能。比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亚马逊、京东正在试验的送快递的无人机,以及中国的百度大脑,这些由深度学习发展而来的人工智能产品,正带我们走进更舒适的生活。

 

人机互联”的20 多年,互联网就已经是将这个世界完完全全地颠覆性的改变了。“万物互联”阶段将会有多长,不知道,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30年,但不管多少年,有一点可以肯定,“万物互联”的互联网给我们这个世界所带的改变,将一定是更加难以想象的。

 

互联网的技术进步,不会停在万物互联”阶段,还将向更高端的水平、更高的发展阶段演进。可以预见的是,下一个阶段的特征可称之为“天地互联”。

 

现在用的宽带网络,都是从地面铺设的,属于“地网”,也就是主干线都是在地球表面,科学家们正在打造的是“天网”,也就是说要把网络的主干线铺到天上去。近几年已经进行了太阳能无人机的试飞,这种无人机是专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一项计划要在全球布局上万架这样的无人机,使用激光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0Gbps,接近地面光纤水平。它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使用激光、无人机等网络通讯新方法,把互联网连接数量增加10倍,把上网价格降低到目前的十分之一。类似的计划已有不少正在进行之中,也是用无人机做平台,有的采用的技术是毫米波通讯技术,据说这种技术比4G的传输速度快40倍。想象一下,全球上万架太阳能无人机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为普通民众提供免费或廉价上网服务,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人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利用卫星构建智能宽带网络。在理想状态下,“天网”和“地网”融合一体、多种类型的网络混合、各种设备自带热点组成的局域网络,将会把所有设备联系起来,成为未来最广泛的应用形态。这就是“天地互联”

 

银河航天首发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5G通信卫星,通信能力达到了1万兆每秒,重量为400斤量级,它的入轨也意味着我国的天地互联项目已拉开序幕,待未来其它5G卫星发射入网之后,将与地面通信基站结合提供全方位的5G通信服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国之外,现在各国都实施了太空互联网计划,纷纷向地球近地轨道发射通信卫星,这也有望成为未来全球互联网的潮流。5G+卫星网络,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将地面无线和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将传统地面通信与卫星通信的融合,形成天地互联的效果,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全面的覆盖。

 

未来的6G将包含多种接入方式:基于6G协议的地面移动蜂窝(类似现在的5G)、卫星通信网络,还有无人机通信、可见光通信等等,它们将合在一起组成6G,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实现全球无缝连接。同时6G还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网络,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链接,也就是人---虚拟空间将会互联互通,为元宇宙打下坚实根基。相信在6G的组成中,卫星通信网络也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5G基础上从服务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大量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实现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最终助力人类社会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

 

马斯克有一个展开卫星互联网业务的最新时间表。最近,随着60颗星链卫星成功发射,现在StarLink已有420颗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但在这幅宏伟蓝图里,需要12000——现在进程才完成3.5%。将12,000颗卫星送到轨道平面,然后组成卫星通信群,为全球网民提供高速宽带服务。其中一组4425颗卫星,将坐落在约1200千米的高度,而7518颗卫星将坐落在约300千米的高度,并以不同的无线电频率运行。这样一个庞大的卫星群将实时围绕地球运转,据称可以在任何时间提供地球任何地点的宽带覆盖。

 

我有一个感觉,元宇宙”、“GPT”等一类的技术方式,它们在“万物互联”的阶段出现,却要在“天地互联”阶段释放出它们的最高端、最充分的功能和效能。 如同“视频交互方式”等是在“人机互联”阶段出现,却是在“万物互联”阶段释放出它们的最高端、最充分的功能和效能一样。因为,“天地互联”的互联网,将给“元宇宙”、“GPT”等一类的技术方式提供最恰当、最合适的平台。

 

显然,互联网巨头和科学家们,是想在低空、高空、太空和地面之间,构筑一个“天地互联”的互联网,而且,这个目标的实现已经不是那么遥远的了,我预期在2056年的前后,“天地互联”的互联网将在全球大行其道。那时,全世界就将进入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

 

不管要经过多少年,有一点可以肯定,“天地互联”的互联网一定会实现,它将给我们这个世界所带的改变,也一定是我们现在所无法想象的。

 

当经过“天地互联”阶段之后,互联网的发展还将进入到什么样的场景,现在还真的是难能准确预见。我按****互联”的语境,提出“星脑互联”这个词来表达。“天地互联”阶段之后,互联网的发展将进入到“星脑互联”的更高级的阶段。

 

“星脑互联”的认知,人们现在还是极为模糊的。近一段时间,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火热上映,意识上传脑机接口的话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热潮。

 

你以为通过计算机为大脑与外界环境搭建一个交流与通信的渠道,实现意念控制与沟通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你以为脑电控制只存在于科幻创作?

 

北京邮电大学科学家们用科技的力量实现大脑的直接对外信息交流,让人类的想象不止于眼前的世界!

 

2023130日至24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尚广教授的团队,连续多次开展了简易脑机设备控制北邮一号卫星试验。参与试验的北邮学子在家中通过简易脑机设备,借助互联网用大脑意念控制北邮一号云原生卫星,验证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大脑控制卫星试验的成功,是不是揭示出“星脑互联”方向?我以为是的。

 

要我说,将来的“星脑互联”,就是通过更高程度协同集成的互联网技术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如人的神经)多元结合,而将人的大脑同“天地互联”的互联网实现直接的“交互连接、互联互通”。

 

这可能只是我这个不懂技术的人的一通胡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是看不到“星脑互联”的了,等到“星脑互联”时,我也早就不在人世了。这里的表达,就算是我对“星脑互联”的一种猜测。

 


上一篇:我对互联网演进的认识

下一篇:全社会的“电子商务化”是一种生态环境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