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网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实习网动态
全部 39 实习网动态 38 行业动态 1

东元书苑闲谈之九 人类文明自然而然地演进:农业文明-工业化文明-信息化文明

时间:2024-03-22   访问量:23

说来也很有些意思,中国(包括全世界)不经意地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悄然地很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也就是人们都不否认的信息化时代。它和过去的时代更迭表现的很不一般。

 

那么,信息化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以为,当以互联网广为商业应用为标志,如此说来,信息化时代当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为起始期。

 

从国际上看,互联网全面的进入到商业化应用,是在上世纪90年初开始的,1992-1994年时,美国在当时的总统、副总统主导下,大规模地展开一项称之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自此,互联网从科研、军用、教育而转入全面的商业应用。1992年,参议员、前任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旨在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国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资源。“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美国发展政策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倡议者认为,它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影响。而将NII寓意于信息高速公路(ISHW),更令人联想到上世纪前期欧美国家兴起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振兴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和战略意义。美国政府在当时曾连续几年发表了名为《浮现中的数字化经济》的政府白皮书(1999年由时任南京大学信息系主任黄奇教授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昭示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广泛应用的趋势。

 

在中国,准确的说,信息化时代是从1994年起步的。1994年中,有两件事是信息化起始的标志:

 

第一件事, 1994年的4月,中国互联网时代得以开启。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这是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至此,中国成为国际上第77个正式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第二件事,1994年10月,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项目“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正式启动。1994年10月22日,由国家计委所属的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及商友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出“中国商品订货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深圳市计划局向国家计委申请立项。1994年12月28日,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商品订货系统南京经营中心”项目立项。由此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项目首先在北京、深圳与南京等地正式启动。

 

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和实施第一个电子商务项目这两件事,真正的开启了中国的信息化时代,一个是架设了与国际对接的互联网,一个是开启了在互联网上最主要的应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当算是连体孪生兄弟,分不开,相互促进,互相作用,同步发展,共同地将中国的社会推入到信息化时代。

 

1994年,注定是中国信息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是中国互联网元年,也是中国电子商务元年。从此,开起了一个新时代:人们称之为信息化时代。

 

根据欧美在1992-1995年时将互联网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实施“信息高速公路”,中国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和实施第一个电子商务项目等一系列史实,人们普遍地认为,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世界开始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都在展开、推动、建设、发展信息化文明。

 

鲜明地提出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在展开、推动、建设、发展一种新文明。这倒是值得好好的说道说道的。

 

人类的文明史,有的说有10000年,也有的说6000年,也有的说5000年,也有的说3000年的。中国的文明史,通常的,有5000年之说,也有3000年之说。

 

最近有一种说法,我们正处在3000年大变局之中,我的理解,现如今我们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都在展开、推动、建设、发展信息化文明,就是人类历史3000年以来的最大变局。

 

5000年也罢,3000也罢(在这里,按3000年的说法),人类自脱离蒙昧时代以来, 3000年来的人类文明历史,从大的发展阶段来看,抵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两个阶段,两种文明:一个是农业文明,一个是工业文明。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农业文明;

 

第二个阶段,是制造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文明;

 

农业文明约有2千大几百年,工业化文明大约有300多年。这是我们中国乃至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总体的情况。

 

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也就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人类社会已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信息化时代”,在展开“信息化文明”。

 

我很赞同这个描述,同时我还持有一个观点,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整体的认知,能否别搞的太复杂,简单一点可能更好。过去,人们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期就比较复杂,理论上诸如有“五大分期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还有其他的分期方式,均比较复杂。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将长达3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历史作一个较为简单的归纳,就可以得出另一种认知,在信息化时代之前,人类社会的历史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约有2000大几百年,工业化文明约有300多年。如是说,就简单得多了,也可以丢掉好一些的包袱和不必要的争论。而那些“包袱和争论”也往往过于复杂,甚至到了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程度。把本来不是很复杂的事情,搞得太复杂化,让我们当代及后代的年轻人用那种极为复杂的方法去认识3000年来的历史,实在是没有多少意义。不妨简单一些,“从复杂到简单”,可作为人们认识历史、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方法。

 

“从复杂到简单”的方法,在17世纪之前的大约2千大几百年,是人类的农耕时代,也就是农业文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最主要的经济特征,是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小农经济,以自给自足封闭性的自然经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在农业文明时代,时间特性是“农时节气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荀子·王制》中有一句箴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农业文明与“自给自足封闭性的自然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统一,“重农抑商”也就自然地成为全社会的运行机制。

 

农业文明时代,也曾有过思想、文化、智慧、文明的辉煌,较早时,在中国产生出老子、孔子等一大批代表性的圣贤。同一时代,印度出现了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一个圣贤群,西方出现了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圣为代表的智者和哲人们。用中国的历史来看,都是我国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整个春秋和战国时期,前后五百多年,这个历史时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圣贤、哲人、智者辈出;第二个特点是从此以后,这些哲人、智者、圣贤们所开创的文明体系、文化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此后的两千到两千五百年人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一直延续到现在,整个人类都在分享着圣贤和哲人们的智慧光芒,在他们的智慧光芒的照耀下生活。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我们的知识,全部来源于这些圣贤和哲人们。他们所开创的学派、流派,以及他们确立的文明的高度和指示的文明的方向,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复杂到简单”的方法, 21世纪前的近300多年来,全世界都在展开、推动、建设、发展工业化文明,只是各个国度的路径、方式各有不同。这样来认识,就简单得多了,就少了好多纠结,少了好多争论,也卸下了好些包袱。

 

工业化文明同“资本主义”密不可分,工业化文明自然地是同以“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运行方式相统一。 

 

什么是“资本主义”?前人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或定义。但在我看来,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因为,在这个体制下,“资本为王”,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资产所有者、资金所有者处于主导地位,“说了算”!他们控制了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几乎占有了全部的“剩余”。“资本”这个概念,准确地表达了这个逻辑。这种“资本主义”,它和工业化及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相联系,从蒸汽机时代开始,世界就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直到今天。一代一代的工业化及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将资本主义推进到各个不同的阶段,资本主义也推动了一代一代的工业化及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应当正视一条历史发展的规则,工业化及与之相配套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也就是以“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你想绕过去,是不可能的。全世界所有的国度,几乎没有能够超越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与特征的。

 

当然,中外历史中确实有人尝试想跨越这个过程,也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与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的同时,不经过“资本主义”的“洗礼”。可惜的是,几乎没有成功的,即便在一个时期中好像获得了成功,但时间一长,坚持不下去,还得回到“资本主义”的轨道。最典型的是中国在1956-1977年间所作出的“阻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巨大努力。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在1956-1977的二十多年中,中国发生了好些不可思议的事。当年执着地那么做,在深层上一定有他的原因。三十年前,我是这样认为的:当时的中国是要排除一切障碍,实现一个梦想:建立一个真正是由大多数民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在不存在竞争、不发生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实现全体民众的共同富裕;在这个社会中,在不变更自然经济的格局中,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为服从并实现这一理想,就要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体单一化,利益分配同一化、社会管理一统化”为特征的社会结构模式和以“大公社化”、“大学校型”、“群众运动式”为特征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社会模式。

 

这样一种“社会模式”的核心,就是“要绕开资本主义的方式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全体民众的共同富裕。”显然,当年的中国模式,同欧美的资本主义不一样,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市场经济制度也不一样。欧美的资本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以“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而中国那个年代不是,当全社会只有一个主体时,生产资料所有权制度事实上已没有意义了。这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理论界批判“全民所有制产权不清晰”的根源所在。

 

1978 年后,中国 “改革开放”了,在最初时,并不可能接受“全盘资本主义化”,而是在“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指导下,被动地、很不情愿地、一步一步地接受并驶入了以“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或者说驶入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尽管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不承认这一点,尽管还有好多人心里明白而在嘴上还在坚持不承认这一点,但已是无济于事了。其实,邓小平心里很明白,也很高明,所以他提出“不争论”。当今的中国,经过1977之后的几十年,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本主义化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驾齐驱,沿着一条客观规律,在数亿劳动者的个性的能量(劳动力)得到了相当程度自由释放的推动之下,完完全全地是在以“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方式下,完成了和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这一结果,十分的壮观,成就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从1860年开始的工业化文明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应当说是从1860年时开始的,工业化文明,也是从1860年时开始展开的,要比欧美晚了150多年。到2000年,整整走了140年。这个过程走得甚为曲折,在各个时期行进的具体的选择,更是展现出路径、方式的不同。各类的代表人物的“个人的选择”,也在不同路径、方式的选择中产生着相应的作用。可以说,到2000年时,中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也将工业化文明全面地渗透进入到我们这个国度之中。

 

经过漫长的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农业文明之后是工业化文明。而制造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文明同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文明自然是有着直接的、广泛的、承前启后的联系。

 

继工业化文明之后,整体上讲,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世界开始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都在展开、推动、建设、发展信息化文明。同样,各个国度的路径、方式也将是各不相同,但趋同化的趋势却是越发明显。人类社会已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文明”。在这一次第三个文明到来之时,中国并不落后,而是行进在全世界的前列。

 

持有与我相同认知的大有人在,我知道的就有两位,一位是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先生,2020年6月,他在微博上写道:“文化有三个时代,前喻文化是农业时代;并喻文化是工业时代;后喻文化是数字时代”;另一位是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东先生,他曾提出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业经济”的认知。这两位先生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有较高理论素养的信息化专家。

 

至于是用“信息化文明”一语来表达确切,还是用“数字化文明”一语来表达恰当,可以讨论,其实并没有多少差异。在我的一系列的讨论中时有混同、并用,但大多是用信息化一语。以我的主张,还是以申农的“信息论”为源头,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文明”更为大众所认可,更为鲜明。

 

应当说,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很幸运,遇到了信息化,生活在信息化这样一个大平台上,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正在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前行。信息化文明,也就在人们所自然选择的,以智力、智慧的发挥为主体的,自主自由的支配自己时间的方式之中,悄然而至。

 

当然,信息化文明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漫长的悄然的演化过程。全世界的各种力量、所有的成员,都在很自然的、合力性的创造着信息化时代的未来,在创造着信息化文明,将人类的文明推进到第三个阶段即信息化文明阶段。(人类从蒙昧时代过渡到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过渡工业文明,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血腥味,都受到暴力的阻碍,而从工业文明过渡到信息化文明,则没有血腥味,不曾受到暴力的阻碍。这就是我说的和过去的时代更迭表现的很不一般的地方。)

 

从前二十多年“人机互联”,到现阶段的“万物互联”,不久的将来将进入“天地互联”,信息化的一系列的技术架构和应用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大平台。也就是这么一系列的因素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和运行方式,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经济运行中内在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中国,也还将继续地改变中国。我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词,才能准确的表达信息化对中国的改变?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词:“通透”“通透”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上下前后左右是也。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化在通透地改变着中国!当然,信息化也在通透地改变全世界,也还将继续地改变全世界。

 

信息化文明自然地必将颠覆工业化文明中的很多东西。我看到的就有两大颠覆:

 

第一大颠覆是:信息化将终结工业化文明中所形成的以“业”为发展目标的导向,而转变为以“人自身的发展”为发展目标的导向, 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农业文明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帝王的“江山”、“基业”能够“千秋万代”。尽管朝代在不断地更替,国王、君主、皇帝也在不停的换人,但每一个朝代的目标都不曾改变,都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祖宗立下的基业能够延续“千秋万代”,甚至希望国王、君主、皇帝长生不老,万岁万岁万万岁!从来没有过以人为中心,将人自身的发展奉为目标,而培养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王、君主、皇帝们的“江山”、“基业”。

 

而在工业文明中,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工业化、是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堆砌、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之中,这个目标还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不断增长,资本的不断增值;在一个个国度中,这种目标还表现为国家的强盛、国力的强大。在我们这个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自1949年以来,依然一直是以“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为最高目标。

 

而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文明中,当智力型劳动力资源已成为全社会劳动力资源主体时,当劳动力所有权及实现的逻辑得到完全确立践行时,在自由时间的推动之下,社会整体上注重的是“人”,“人”是目标,“业”服从于“人”。故而,“人自身的发展”,将第一次的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直接、最高的目标。

 

那么,应当如何地来理解“人自身的发展”?最最基本的一条还是马克思所说的:“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没有比这一表述更精辟、更精准的了。

 

首先,是每一个人的发展。是所有人的发展,而不只是一部分人甚至是一小部分人的发展。而在信息化时代,每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发展,是其智力素质的提高,是在健康体魄的基础之上,让每一个人拥有相当并高于大学专本科的智力素质。

 

其次,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每一个人都要有选择教育的自由,有选择居住地的自由,有选择自然生育的自由,有选择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在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中也有承担相应义务与责任的自律。

 

在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下,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而这“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文明中社会发展的首要、直接、最高的目标。

 

第二项颠覆是:在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组织方式是以传统的“授受组织方式”为主导,那么,到了高度发达信息化时代,社会组织方式就将以“自组织方式”为主导。

 

当有了信息化,当人类社会进入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将自然自发形成的一种氛围,将自然自发形成自组织状态,这些所需要种种的环境与条件就将渐渐地具备了。

 

信息化,讲究的是一个“生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化的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协同集成的“生态”。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就是一个全社会的各项活动全面地深度实现“交互连接、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

 

在“人机互联”的阶段,这个“生态系统”,还不能形成,而到了“万物互联”的阶段,这个“生态系统”就有条件基本成形了,而再到“天地互联”的阶段,这个“生态系统”就将趋于更加全面丰富了。

 

信息化的这个“生态系统”,这个大平台、大环境,并不是什么人、什么社会团体、什么政党、什么政府为着什么什么的目的而设定的,而是在信息化的发展中自然生成的。在信息化的发展中将自然生成出“人自身的发展”最现代的、最智慧化的“自组织化”的环境。人们在这个大背景下,唯一能做的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在上世纪的1994 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很畅销,整整影响了互联网时代的三十年。书名很惊人:《失控》!副标题是《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它的作者是一位美国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凯文·凯利是互联网最著名的预言家,经常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有“硅谷精神之父”之称。在《失控》这本书的中文版封面上,有这样一行文字:“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备自治力、适应力与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是最美妙的结局。” 凯文·凯利在三十年前就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的现有的状态,将会出现全面的“失控”,出现全面性的颠覆,互联网在终结工业化的世界,将出现一个“具备自治力、适应力与创造力”的“自组织状态”,这是最美妙的结局!这同样亦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自然的结局!

 

我在前面曾说过一句话: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同过去的时代更迭表现的很不一般,很不一样。

 

在农业文明出现时,出于对自然资源占有的维护和扩张,从部落而转变、演进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血腥的纷争;

 

同样,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时,受“资本”的逻辑所驱动,也发生了许多的“吃人”的血腥的争斗。

 

而在工业化文明向信息化文明过渡时,几乎不曾发生过任何的血腥的纷争,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全世界所有的人中几乎没有人反对、没有人抗拒,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坦然的欢迎和接受,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积极地、主动地、甚至是自发地参与到信息化的大潮之中。

 

应当说,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很幸运,遇到了信息化,生活在信息化这样一个大平台上,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正在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前行。信息化文明,也就在人们所自然选择的,以智力、智慧的发挥为主体的,自主自由的支配自己时间的方式之中,悄然而至。全世界的各种力量、所有的成员,都在很自然的、合力性的创造着信息化时代的未来,在创造着信息化文明,将人类的文明推进到第三个阶段即信息化文明阶段。

 

 


上一篇:人类历史的主线:从农业文明到工业化文明再到信息化文明

下一篇:从1860年开始,中国展开了工业化发展的自然而然的运动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